中科院于2011年1月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碳专项”),设立了“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在5年执行期间,来自全国的350多名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统一的实验设计和调查方法,系统调查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灌丛、农田)碳储量及其分布,调查样方17000多个、累计采集各类植物和土壤样品超过60万份。
方精云随后组织科研人员打破课题间壁垒、实现数据完全共享,在凝练出若干个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对野外调查所有采集数据统一汇交整理,并统一控制数据质量、统一进行数据挖掘,从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功能 为什么森林城市会上榜福布斯“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老炮儿导演版,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
中科院院士、“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首席科学家方精云表示,这是当今世界调查范围最大的野外调查项目,为研究中国植被生产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提供了大量野外实测数据,也为国土资源规划、保护与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愿景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数据。
美国科学院院士Inder M.Verma认为,“该专辑主题不仅在科学上,而且在社会领域上,都非常重要,应该会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兴趣和产生重大的影响”。(完)
他介绍说,所获原创性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一是阐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2001-2010年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二是首次在国家尺度上通过直接证据证明人类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例如,揭示了农业政策对中国农田碳汇的贡献,提供了中国农田土壤固碳的直接证据,证明了秸秆还田在中国农田土壤固碳中的贡献;三是在国家尺度首次证实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四是首次在国家尺度上开展了群落层次的植物化学计量学研究,验证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植物养分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以中国数百位科研人员历时5年完成当今世界调查范围最大的野外调查项目为基础,科学家们对调查所采集数据进行多个层面系统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以专辑形式发表。
方精云表示,PNAS此次以专辑形式 5月观影指南,全面、系统地发表项目群的7篇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中国首次,也是亚洲首次 5月观影指南,国际上也十分少见。该成果的发表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碳循环、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生态学等领域的国际地位,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从国际跟踪和并行到领跑的飞跃。
来自港澳的越野赛车队与其他车手同场竞技 备受车迷追捧的D1GRANDPROX漂移大赛除中国车手外,…[详细]
事后,被害家属对蝶恋花旅行社创办人周比苍、负责人周继弘等提出业务过失致死告诉,但因…[详细]
与会者建言献策,工商界期望为深化金砖机制合作贡献更大力量。 在此背景下,贸易投资便利…[详细]
让人牵肠挂肚快两个月的《楚乔传》将迎来大结局,楚乔情归燕洵还是宇文玥本周也将尘埃落…[详细]
《权力的游戏》作为史诗剧作,在世界各地拥有忠实的观众!剧中主角龙母和瑟曦两大女王都想…[详细]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详细]